n136631

标签: 日本时政

日本放出“求和”信号? 就在最近。日本的名古屋市长说,想要和南京恢复交流合作

日本放出“求和”信号? 就在最近。日本的名古屋市长说,想要和南京恢复交流合作

日本放出“求和”信号?就在最近。日本的名古屋市长说,想要和南京恢复交流合作。我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吃一惊,因为早在2012年,也是名古屋的市长,因为否认“南京大屠杀”,所以两座城市从这个时候开始,就暂停了一系列的交流。说白了,当你弱小的时候,谁都会远离你,当你强大起来的时候,谁都会过来和你套套近乎儿。这就是人性和利益。很显然,当年名古屋市长否认“南京大屠杀”的时候有多嚣张,现在就有多狼狈。说到底,历史资料摆在那里,不仅有文字记录,还有照片!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,日本都不承认这件事情,我不敢相信,如果这些资料没有被保存下来,那日本会把对中国、对亚洲人民的屠杀,美化成什么样子!当然,现在你想要重新恢复和南京市的交流,你就得放下身段,摆低姿态。总之,你得首先要承认“南京大屠杀”的历史事实;其次,就是认真的道歉,真诚的忏悔,这不仅是给南京市的老百姓道歉的,也不仅仅是给中国人道歉的,更重要的是这是对咱们革命先烈的忏悔!以此来告慰先烈们的在天之灵!
日本人想遮掩,想抗议全部无效,未满18周岁谨慎选择观看。央视新闻正式宣布,关

日本人想遮掩,想抗议全部无效,未满18周岁谨慎选择观看。央视新闻正式宣布,关

日本人想遮掩,想抗议全部无效,未满18周岁谨慎选择观看。央视新闻正式宣布,关于《731》的电影,定于9月18日上映,并且提醒未满18岁的观众谨慎观看。这个消息意味深长,说明日本方面的抗议并没有让我们删减这个电影,而是会完整的放映它。这个电影是讲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,而我们正是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真实的历史。日本一直都在这方面加以阻扰想遮掩此事的目的不可能会达到。9月18日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日历数字,更是历史的回响,正义的宣告,和不屈的精神,告诉所有人,看看你们的先人做了些什么。9月18日将会揭开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残酷行径。这部电影完整放映意义重大,它能让更多国人了解那段被日本侵略者掩盖的罪恶历史,也让世界看到日本曾犯下的不可饶恕的暴行。把上映时间定在9月18日,极具历史意义和提醒作用,这一天承载着民族的伤痛与屈辱,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国耻、砥砺前行。通过电影展现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残酷行径,能让年轻一代深刻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,明白捍卫国家尊严和民族荣誉的重要性。如今,我们有了这样一部还原历史的电影,是对英烈的告慰,也是对那些妄图歪曲历史之人的有力回击。我们应铭记历史,珍惜当下。918那一天我相信全国各大电影院都会爆满,我会第一时间带着小孩观看这部具有历史性的影片。731电影日本731部队731大电影731细菌战731历史电影731遗址旧馆731电影航拍
就在刚刚石破茂突然宣布8月4日,日本政客石破茂突然宣布要在二战结束80周年之

就在刚刚石破茂突然宣布8月4日,日本政客石破茂突然宣布要在二战结束80周年之

就在刚刚石破茂突然宣布8月4日,日本政客石破茂突然宣布要在二战结束80周年之际发表"个人见解",这操作直接冲上热搜第一!要知道8月15日就是日本战败投降整整80年,他偏偏选这个节骨眼跳出来说"个人看法",明眼人都觉得不对劲。更耐人寻味的是,石破茂祖父就是侵华日军军官,他自己也承认过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事实,现在突然要单独表态,怕不是想玩文字游戏洗白历史?网友扒出他去年还在靖国神社偷偷摸摸献祭品!现在装模作样说要反思,谁信啊!要我说这就是典型的政客套路,先放风试探舆论,要是没人骂就继续得寸进尺淡化侵略史。但中国人民可不健忘,南京大屠杀30万冤魂的血债、慰安妇的血泪史,哪是几句轻飘飘的"个人见解"能翻篇的?现在评论区已经炸锅了,有人骂他祖传的军国主义基因改不了,也有人担心这是日本右翼势力要集体搞事的信号。您觉得这次石破茂突然跳出来,到底打的什么算盘?是真心悔过还是憋着坏水?赶紧来聊聊!
俄罗斯方面怀疑堪察加半岛地震背后存在地震武器。 2025年7月30日,堪察加

俄罗斯方面怀疑堪察加半岛地震背后存在地震武器。 2025年7月30日,堪察加

俄罗斯方面怀疑堪察加半岛地震背后存在地震武器。2025年7月30日,堪察加半岛附近发生里氏8.7级强烈地震,震中位于俄罗斯重要核潜艇基地维柳钦斯克仅一百多公里处。该基地部署着俄海军最先进的"北风之神"核潜艇,是太平洋舰队核心力量,地震导致基地通讯中断、设备受损,引发俄方高度警觉。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公开质疑称:这次地震可能不是自然发生的,不排除有人为干预的可能,这一表态使事件蒙上政治阴影,俄方此前曾对类似自然灾害提出过外部干预的指控。"地震武器"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里的东西,但俄罗斯和美国还真研究过类似的技术,早在苏联时期,科学家就尝试过用地下核爆炸来引发地震,但效果不稳定,最后不了了之,美国也有个叫HAARP的项目,研究如何用高频电波影响大气层,结果被俄罗斯媒体常年怀疑是"气象武器"。不过,科学家普遍认为,以人类目前的技术,根本不可能精确控制地震,地球的板块运动能量巨大,一场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几百颗原子弹,谁能操控这种力量?但这次地震的"巧合"确实让人起疑——震中不偏不倚,就在俄军核潜艇基地旁边,而且震级刚好够动摇基地设施,却没造成大规模平民伤亡,这种"精准打击"的感觉,让俄罗斯不得不怀疑:是不是有人故意搞的?地震发生后,俄罗斯专家立刻翻出数据,说震前72小时检测到了异常的电磁信号,和美国HAARP实验室的某些实验数据很像,更巧的是,就在地震前一周,北约刚宣布在阿拉斯加部署新的"地球物理监测系统",这一连串的"巧合",让俄罗斯军方高度警惕。但西方媒体也没闲着,直接翻出2005年的旧账——当时俄罗斯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沙曼诺夫曾吹牛说,俄罗斯有"能攻击美国海岸的地震武器",英国《卫报》嘲讽道:"俄罗斯自己都在研究地震武器,现在倒怪别人?"俄罗斯的维柳钦斯克基地是重要战略设施,别尔哥罗德号潜艇在此部署并可携带"波塞冬"核鱼雷,这是俄方应对美国海军威胁的核心装备。最近关岛附近发生8级地震导致美军基地瘫痪18小时,恰逢美军正在当地举行"勇敢之盾"大规模演习,俄罗斯前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公开质疑:这手法太像2011年福岛地震了,当时日本核电站被毁,现在轮到我们?不过中日的科学家都持理性态度,中国地震专家蒋海昆表示人类技术还达不到制造8级地震的水平,日本专家佐竹健治则调侃道:要是真有地震武器,某些国家不如先解决自家东京湾的地震风险。分析人士指出,俄方的表态更像是心理战而非真认为地震被操控,通过这种模糊指控向对手传递威慑信号,类似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惯用的战略博弈手段。但说实话,地震武器目前还是科幻范畴,地球的板块运动太复杂,人类连准确预测地震都做不到,更别说控制了,如果哪天纽约地震了,美国会不会也说是俄罗斯搞的鬼?这种互相猜疑的游戏玩下去,只会让国际关系更紧张。大自然才是最厉害的"战略家",它随便动一动,就能让人类的所有军事计划变成笑话,与其研究怎么用地震当武器,不如想想怎么更好地预测和防范自然灾害,毕竟,在真正的天灾面前,人类那点小心思,根本不够看。
日本现在估计都懵了。它根本没料到,央视会在9月18号播《731》。央视官宣日期

日本现在估计都懵了。它根本没料到,央视会在9月18号播《731》。央视官宣日期

日本现在估计都懵了。它根本没料到,央视会在9月18号播《731》。央视官宣日期选在918这天,限制18岁以下观众观看,证明内容没删减。日本人抗议也没用。我认为,这个决定恰当,该让世人看清历史真相。日本人想掩盖事实,注定白费劲。918这个日子,本身就是根刺。每年这天响起的防空警报,不是噪音,是提醒我们别忘了东北大地曾被铁蹄踏碎。选在这天播《731》,等于把历史的伤疤亮出来,让所有人都看看愈合的痂下,还留着多少脓疮。日本右翼这些年没闲着。修改教科书把侵略说成“进入”,参拜靖国神社供奉战犯,甚至有人声称731部队是“科学研究单位”。他们越想洗白,我们就越要把真相砸在他们脸上。“限制18岁以下观看”不是妥协,是对历史的敬畏。那些活体实验的细节,连成年人看了都攥紧拳头,何必让孩子过早承受这份沉重?但成年人大可睁大眼睛,看看所谓“文明国度”曾犯下的反人类罪行。哈尔滨731遗址纪念馆里,还陈列着当年的解剖刀和受害者遗物。这些铁证比任何抗议都响亮,央视播的不是煽动仇恨,是把铁证搬到屏幕上,让谎言无处遁形。这片子播出来,不是要煽动报复,是要告诉世界:有些债必须记着,不是为了翻旧账,是为了防止有人再敢动歪心思。忘记历史的民族,迟早会重蹈覆辙。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韩国外长:警惕中国崛起。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,8月3日,韩国外交部长官赵显在

韩国外长:警惕中国崛起。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,8月3日,韩国外交部长官赵显在

韩国外长:警惕中国崛起。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,8月3日,韩国外交部长官赵显在《华盛顿日报》专访中表示:“我们警惕中国的崛起以及来自中国的挑战,同时要向中方发出‘我们愿与中方保持良好关系,也想看到中方就双边关系乃至地区事务遵守国际法’的信息。从该角度出发,韩方还将与日方合作。”这才是韩国的真心话,韩国与日本合作的目的是什么?你警惕不警惕,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,也不是你一个国土面积屁大一点的小国能够阻挡的。谈到“挑战”,韩国更是高看自己了。所谓的美日韩联盟,在美国人眼里,日本才是亲生的,韩国充其量是个养子。
金正恩强势出击替中国挺身而出毫不犹豫!就在日本被曝要在九州熊本部署射程100

金正恩强势出击替中国挺身而出毫不犹豫!就在日本被曝要在九州熊本部署射程100

金正恩强势出击替中国挺身而出毫不犹豫!就在日本被曝要在九州熊本部署射程1000公里的国产反舰导弹,覆盖中国沿海大片区域的同时,朝鲜第一时间站出来,发声强硬,措辞罕见,朝中社开口就是“帝国主义野心”“先发制人侵略”“军事强国复活”,直接把日本的真实目的撕了个彻底。日本嘴上说这是防御,实际上一步步把东亚的安全红线往前推,搞导弹现代化、修国家战略、扩军备战,这不是“怕打仗”,而是“准备打仗”。朝鲜这次没按常规牌出招,不再只喊“朝鲜有意见”,而是瞄准日本,频频提到中国,一连串表达让人看出背后的分量:金正恩不是在替朝鲜自己争口气,而是把日本的这套动向,定性成对整个地区的挑衅,特别是对中国沿海的威慑。这不是巧合,更不是即兴,这几年来,中美博弈升温,日本明显在“押注选边站队”,冲绳、与那国岛、南西诸岛,导弹部署、弹药仓库、战斗机起降基地一样不少,说白了就是拿中国当假想敌。金正恩的这番表态,就像一张明牌甩到桌上:朝鲜不会坐视不管,你要动中国一分,等于招惹两家,朝中社甚至放狠话说,“日本若重走军国主义老路,终将自取灭亡”,这种级别的发声很罕见,而这一切发生在导弹刚刚曝光的当口,更让人感到——这是一次设计好的“战略站队”。现在的问题来了:你觉得朝鲜这次出手,是单纯发声,还是实质上给中国打了一针“安全强心剂”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。站在朝鲜的角度,这次确实不是出于什么理想主义,而是一种清醒的地缘博弈,日本的导弹一旦部署到九州,一方面是威胁中国东南沿海,另一方面,朝鲜也很可能成为下一个被“瞄准”的对象。金正恩的态度其实说白了,是“我不能等你先把枪架好再谈安全”,这种反应不光是出于敌意,更是一种战略本能,放在更大的格局里看,朝鲜始终把中国当作“压舱石”——在大国角力的风浪中,它很清楚,谁真正能稳住局势。这次朝鲜高调发声,既是为了显示存在感,也是向中国释放信号:我愿意站你这边,而且我敢直接开怼,某种意义上,这也是一种外交筹码,让中国看到自己这个“邻居”还是有用的。在当下的东亚棋盘上,不发声是软弱,乱发声是轻浮,能做到像朝鲜这样,用最简单的语言说出最狠的话,其实代表了一种战略自觉,日本这步棋下得太快了,也太明目张胆,结果反而让朝鲜和中国之间出现了更清晰的“共同立场”。未来这片区域,不排除有更多国家因安全焦虑而重新选择“靠边站队”,但有一点可以确定——金正恩的这张牌,已经让日本知道,哪怕它绕过了中国,背后还有一个敢骂、敢怼、敢打的朝鲜。安全从来不是靠沉默换来的,而是看谁敢出声、敢亮剑、敢扛风险,你觉得,如果朝鲜未来真把导弹对准日本,会让东亚变得更安全,还是更危险?欢迎说出你的判断。参考资料:光明网——日本力争年内在九州部署远程导弹
一个在日本干了九年的建筑工人华工,他透露说,在日本干建筑,8点多开始干活,10点

一个在日本干了九年的建筑工人华工,他透露说,在日本干建筑,8点多开始干活,10点

一个在日本干了九年的建筑工人华工,他透露说,在日本干建筑,8点多开始干活,10点多可以休息半个钟头,然后再继续干到12点,下午一点半开始干活,3点多又可以休息半个钟头,不休息还不行?日本的包工头会还一直喊他们下来休息,一天干下来也就是五六个小时的时间,下班浑身是劲,有使不完的力气,关键工资还高,这说的有模有样的,他自己还搞直播,大家觉得没有这种可能啊,如果是的话,那会不会以后我们中国也走这条路?时间少,钱很多,既解决的就业问题,又解决老百姓社会消费不足的问题!
日本推出“租借奶奶”服务,60美元“购买母爱”

日本推出“租借奶奶”服务,60美元“购买母爱”

日本推出“租借奶奶”服务,60美元“购买母爱”亚太日报谭静怡日本正面临“孤独危机”。为缓解这一社会问题,一种新颖的服务应运而生—只需约60美元,就能“租借”一位奶奶,体验母亲般的关怀。69岁的梶多惠子是一位“出租奶奶”,为客户提供打扫、烹饪、倾听等服务。她表示这份工作让她生活充实。最初,像她这样的年长女性只能找到保洁工作,直到女儿发现一家专门聘请年长女性扮演“奶奶”的公司。梶女士受雇于女性家政公司“ClientPartners”。该公司于2011年推出“OK!奶奶”服务。其首席执行官金泽琉璃称"当时男性家政人员过剩导致市场饱和,而'女性'这个关键词为我们打开了新市场。"该公司约400名员工,其中80人超过60岁。金泽女士强调—区别于同行的核心在于情感支持。“有人或许从未感受过母爱。‘奶奶’们通过下厨和关怀填补这份空缺。”服务对象涵盖20多岁青年至70多岁长者。在常忽视年长女性技能的社会,该服务提供了宝贵机会。学者指出,这使曾失业的女性通过“主妇技能”获得被需要感。然而,日本老年女性经济处境堪忧。养老金常与丈夫或自身工作记录挂钩,导致未婚或无稳定收入者保障不足。二十年前的主流是女性婚后离职持家,之后多以临时工身份重返职场。尽管近年托育改善提升了就业率,但正规雇佣女性峰值仍在25-34岁,性别差距显著。专家预计老年女性从业者将增多。她们因长期失业或兼职导致技能积累不足,“仅靠养老金难以维生”。此类公司契合了社会对“融合照护、社区与就业”的新需求。年长女性正通过人生经验和沟通技巧贡献社会并获取收入。在劳动力减少而威胁到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,对策包括缩小就业性别差距及增加移民。日本政府已修订《女性活跃推进法》—要求企业自2026年起公开性别薪酬差距及岗位女性占比。金泽女士对此表示乐观,称与年长同事共事让她对国家未来充满希望:"长者拥有丰富阅历与坚韧心性,我从梶女士和同事们身上获益良多。"注: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
越南网友不明白,他们高铁订单670亿美元的标的,按理应该大家抢单才对,为何结果却

越南网友不明白,他们高铁订单670亿美元的标的,按理应该大家抢单才对,为何结果却

越南网友不明白,他们高铁订单670亿美元的标的,按理应该大家抢单才对,为何结果却是无人问津?其实熟悉国际基建市场的人都清楚,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太多隐患。早在十年前,越南就提出要建一条连接河内和胡志明市的南北高铁,当时日本和中国的企业都表现出浓厚兴趣。日本甚至主动提出提供低息贷款,还派了专家组驻扎越南半年,做了详细的地质勘探和线路规划。可就在谈判进入关键阶段,越南国内突然冒出各种声音:有人说线路离居民区太近,有人嫌站点设置不合理,还有议员在国会里质疑“是不是给外资企业让利太多”。争论来争论去,原本敲定的开工时间一推再推,等到再次启动招标时,当年参与规划的工程师都换了好几批。这种决策上的摇摆,让国际承包商心里先打了退堂鼓。高铁项目最讲究时效性,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,环环相扣,任何一个环节的拖延都会导致成本飙升。有欧洲企业的项目负责人私下透露,他们做过测算,光是越南这十年的反复折腾,就让项目的基础成本上涨了40%。更让人头疼的是,直到现在,越南方面还没明确这条高铁的核心定位:是优先满足货运需求,还是主打客运?如果是客运,票价定在什么区间才能保证上座率?这些关键问题没答案,谁敢贸然投钱?好不容易等越南政府拿出新方案,里面的要求又让潜在承接方犯了难。方案里白纸黑字写着,列车时速必须达到350公里,这个标准甚至超过了日本新干线在山区路段的运营速度。可越南的地形根本撑不住这样的设计—从河内到胡志明市,沿途要穿过大片沼泽和红树林,地质结构极其复杂。中国铁建的技术团队曾做过实地考察,发现至少有200公里路段需要特殊地基处理,光这一项就得额外投入80亿美元。并且,方案里对这笔额外开支只字不提,仿佛只要定下时速标准,地质问题就能自动消失。附加条件里的“技术转让”条款更让企业望而却步。越南方面要求,中标企业必须转移70%的核心技术,包括牵引系统、信号控制等高铁领域的“看家本领”,还要保证50%以上的零部件在越南本地生产。这在国际高铁合作史上几乎没有先例。资金支付方式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越南政府只愿意支付30%的预付款,剩下的70%要等高铁通车后分20年付清,而且每年的还款额还和客流量挂钩。这意味着承包商要先垫资数百亿美元,还得承担未来几十年的运营风险。更让国际企业犹豫的是越南的政策稳定性。就在去年,越南突然宣布调整外资项目的税收政策,把部分基建项目的企业所得税从15%提高到25%,事先没有任何征兆。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,让不少企业想起了十年前的核电站项目—当时越南和俄罗斯签了合作协议,俄罗斯都派了施工队过去,结果越南政府一句“财政紧张”就把项目搁置了,连违约金都拖着不付。有欧洲商会的报告里直接写道“越南的基建项目就像海市蜃楼,看着美好,走近了才发现全是坑。”其实越南不是没有成功的外资基建案例。胡志明市的地铁1号线就是由日本企业承建的,虽然工期比计划晚了8年,但好歹顺利通车了。这个项目能成,关键在于越南政府做出了不少让步:不仅明确了资金来源,还简化了审批流程,对技术转让的要求也更务实。可到了高铁项目上,越南似乎又忘了这些经验,总想着“用最低的成本拿到最好的技术”,却忽视了国际合作的基本逻辑——没有哪家企业会做赔本买卖。现在,那个670亿美元的高铁标的还挂在越南公共采购网上,只是浏览量越来越少。越南政府最近又在催着加快招标进度,甚至派代表团去欧洲拜访了几家企业,可得到的回应都很敷衍。越南网友们在社交媒体上争论得越热烈,越能看出他们对国际工程市场的规则缺乏了解。高铁不是简单的“花钱买技术”,而是需要双方在风险、成本、利益上找到平衡点。如果只盯着自己想要什么,却不肯考虑对方的底线,再大的项目也只能停留在图纸上。或许等到哪一天,越南能拿出一份更务实、更有诚意的方案,那些现在躲得远远的国际巨头,才会真正坐下来好好谈谈。